天仙子的用量多少克_最大剂量、一般用量与作用功效

天仙子
本品为茄科植物莨菪Hyoscyamus niger L.、小天仙子Hyoscyamus bo hemic usF.W.Schmidt的成熟种子 。前者主产于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后者产于东北、河北等地 。秋播者在6月上旬,春播者在7月中旬,北方在8、9月,当下部果皮呈黄色,上部种子充实呈淡黄色时,于分支处割下,置通风处,曝晒,打下种子,筛去果皮、枝梗,1周后脱粒晒干 。
【处方用名】天仙子、横唐、行唐、莨菪子、山烟、牙痛子 。
【炮制加工】取原材料,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雷公炮炙论》:“修事十两,以头醋一镒,煮尽醋为度,却用黄牛乳汁浸一宿,至明,看乳汁黑,即是莨菪子,晒干别捣重筛用 。”
【功效与用法用量】苦、辛,温,大毒 。归心、肝、胃经 。具有解痉止痛、安神定痫的功效 。主治胃脘疼痛、风湿痹痛、风虫牙痛、跌打损伤,喘息咳嗽,泻痢脱肛,癫狂惊痫,痈肿疮毒 。
常用剂量:内服,煎汤,0.6~1.2g;入散剂,0.06~0.6g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煎水洗;或烧烟熏 。
【大剂量单药应用经验】
【天仙子的用量多少克_最大剂量、一般用量与作用功效】1.毛安之经验:天仙子外敷治疗疖肿,取天仙子适量,用温水调和成糯米团样,做成与疖肿充血范围同样大小的药饼,贴敷于疖肿上 。由于其富有黏性,又不会黏污衣服,不需外盖敷料 。若干燥脱落,可将其再加温水调和外敷 。用药过程中,若见药饼中部潮湿,则为疖肿破溃的表现,继续敷半天左右即可去药排脓 。出脓后按常规换药 。早期31例中,外敷天仙子后平均2d消肿痊愈,最短者1d,最长者3d 。中期8例中,外敷天仙子后平均1d破溃流脓,4d痊愈,最短者ld,最长者5d 。(《人民军医》,1983年第9期)2.江英才经验:以莨菪子治疗强迫性神经症 。具体方法:每天上午8时给患者口服莨菪子糖浆5~40mL(每1mL相当于莨菪子生药0.66g) 。第1天服5mL,以后根据患者的反应情况逐渐增加药量,每天增加5mL,以出现轻度抗胆碱效应为止(如面红、结膜充血、口干、瞳孔散大、嗜睡、视物模糊等),最多不超过每天40mL 。服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持续6~7h,于当日下午2时用2%毛果芸香碱滴于球结膜数滴,即完成一次治疗 。每天1次连续30次为一疗程(每星期日只服5mL维持量) 。按病情变化可连续1~3个疗程 。莨菪子糖浆的制备方法:先将300g莨菪子用水浸泡2h,后用微火煎,共三煎,每次煎40~50min, 再将三煎药液混合并放入425g白糖, 加热使其溶化于药液中, 最后加水使容积达到50mL,即成 。(《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1第6期)3.宋代医家经验:(1)治瘰疬痿,以莨菪子三两(120g),淘去浮者,炒熟,用酽醋一升浸一宿晒干,再入酒浸一宿又晒干,重以酒半升净洗,又晒干,每日空心取三指撮以井华水下之,服后食三五匙饭压之,十日瘥 。(2)治咳嗽积年不y,胸膈干痛不利,以莨菪子40g(淘去浮着,煮令芽出,候干,炒令黄黑色捣末),酥160g,枣40枚,以火慢煎,候枣皮焦,取枣去皮核,食7枚,日2次 。(《太平圣惠方》) 。
【大剂量配伍及名方应用经验】
1.姚栩新、丁丽经验:复方天仙子藤黄散外治蝮蛇咬伤,采用天仙子、藤黄适量,先用水调藤黄外涂患处,再按3:1混合天仙子与中药散剂(组方:七叶一枝花90g,青木香30g,白芷20g,黄连30g,黄柏30g,生大黄30g,川芎20g,三七20g,芒硝20g,共研末备用),水调外敷于患处,每日2次 。采用中药复方天仙子藤黄散外敷治疗,具有解毒、抗毒、泻火驱毒、祛湿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蛇志》,2008年第4期)2.许利纯经验:外用天仙子散治疗癌痛,采用天仙子20g、冰片20g,各研末混匀,密封备用 。应用时按疼痛范围大小取适量药末,用温水调成厚糊状,凉后摊于纱布上,敷于疼痛部位,面积大于疼痛面积,厚约0.2~0.3cm,塑料薄膜覆盖,胶布固定 。(《湖南中医杂志》,1995年第2期)3.边立荣经验:症见颜面潮红,神志不清,呼之不应,烦躁不安,四肢抽动,壮热口渴,呼吸急促,无汗,口唇青紫,诊得双侧脉弦滑而数 。体温39℃,皮肤及口腔黏膜干燥,双侧瞳孔散大6mm,对光反射迟钝,心音强,律齐,心率150次/分, 无杂音, 肝脏肋缘下1cm, 质软, 肠音减弱, 尿潴留, ECG提示窦性心动过速 。治疗予以5000:1高锰酸钾洗胃,供氧补液,镇静,新斯的明0.5mg每15min肌注一次, 中药予以升麻9g、甘草6g, 煎汤, 频服 。(《内蒙古中医药》,1991年第5期)4.陈树森等经验:治疗慢性腹泻,取天仙子120g,赤石脂1000g,枯矾1000g,研细压片,制成复方石脂片,每片0.34g,每次口服3~5片,每日3次,30d为一疗程 。共治疗慢性腹泻患者35例,治愈(大便成形,每日1~2次,腹痛、腹胀等消失,半年后不复发)15例,有效(大便尚未成形,或干稀不定,但次数明显减少,腹痛、腹胀等减轻)18例,无效(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2例,总有效率94.3%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年第3期)5.杨倓经验:天仙散治疗遍身麻木,腰脚疼痛,筋急骨疼 。方用天仙子、草乌头(生,去皮尖)、蛇床子、牡蛎(煅)、干姜(炮)各120g,平分作两次,每用水五升,煎五七沸,去滓淋渫,以被盖之,汗出是验 。(《杨氏家藏方》)6.宋代医家经验:治妇人血风走注,腰胯脚膝疼痛 。方用莨菪子40g,川乌头40g,附子40g 。上为细散,以酒煎成膏 。摊于帛上,于痛处贴之,多年者不过三剂效 。(《太平圣惠和剂局方》)7.治头痛、头疳经验:方用莨菪子9g,黑云香6g,蔓荆子6g,水菖蒲27g,黑片30g 。研成细粉,过筛,混匀,用鹿脂油或香油搅和制成香条状,干燥,备用 。多次熏鼻 。(《实用蒙药学》)8.朱棣等经验:治赤白痢,脐腹疼痛,肠滑后重 。大黄20g,莨菪子40g 。上为散 。每服4g,食前米饮调下 。(《普济方》) 。
【注意事项】
1.心脏病、心动过速、青光眼患者及孕妇忌服 。
2.本品有毒,内服宜慎,不可过量及连续服用 。本品主要毒性成分为生物碱,可在胃肠吸收,中毒主要表现为口干,咽痛,喑哑,心动过速,视物不清,排尿困难,眩晕,狂躁,昏迷,严重者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
3.古代本草大多记载天仙子“苦(甘),寒,有毒”,现代著作如《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国药典》等多记录“苦、辛,温,有大毒”,其性是“寒”还是“温”,有待进一步研究 。古代文献多记载“有毒”,现代文献多记载“有大毒” 。但有小鼠口服天仙子水煎液进行急性毒性的实验研究,未发现小鼠有中毒死亡现象,关于天仙子毒性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年第11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