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珍玉加减参苓白术汤的配方组成

【配方组成】人参10g(可用党参15g代) , 白术(炒)9g , 茯苓9g , 山药(炒)9g , 白扁豆(炒)6g , 白芍(炒)9g柴胡6g , 乌药5g , 山楂(焦)9g , 甘草3g
【作用与功效】健脾益气 , 疏肝温肾 。
【适应证】泄泻 。
【张氏临证心得】泄 , 有漏泄之意 , 其症时作时止;泻者 , 其势直下倾泻之谓 。从时间上有暴久之别 , 暴泄者其势急 , 多水泄;久泄者其势缓 , 多稀软便 。久泄亦称慢性腹泻 , 有濡泄、飧泄、五更泄等不同 。
慢性腹泻是一种比较顽固的病证 , 即便暂时治愈仍有复发的可能 。在辨证的基础上固本培正方可痊愈 , 且无复发之患 。气虚不固 , 水反为湿是泄泻病机 , 慢性腹泻多由于暴泄失治致脾气虚衰 , 运化失权 , 脾胃积湿不化 , 升降失司所致 。
盖胃主受纳腐熟 , 脾主运化 , 同为气血生化之源 。若后天失养 , 湿滞内停 , 或情志所伤等因素 , 每致脾气虚弱 , 饮食稍有不节 , 起居略有不适即可导致泄泻不止 。由于脏腑关系密切 , 脾虚可导致肝乘 , 亦可累及肾阳 。总之 , 气虚不固 , 水反为湿是本证的病机 。脾虚则泄 , 泄则脾更虚 , 脾虚水反为湿而泄 , 泄则气虚不固 , 此为泄泻之常理 。
健脾益气 , 疏肝温肾为治本证之要法 。“湿盛则濡泄”“清气在下 , 则生飧泄” , 濡泄、飧泄皆因脾虚 。脾虚则不能升清降浊 , 脾虚则运化失权 , 水湿下流而为泄 。脾虚则肝必乘之 , 脾阳根于肾阳 , 由此可知 , 久泄不但肝气乘之 , 同时肾阳亦受损 , 故本证在治疗上健脾益气为主 , 疏肝温肾为佐是其要去 。脾健则湿消 , 气充则无下陷之患 。
脾健则肝无所乘 , 肾亦不受累 。从药物上说 , 健脾的药物都有利湿的功效 , 而利湿药物未必有健脾之能 。因此 , 在选用方药时 , 当须识此 。此外 , 健脾虽能助气血之化生 , 但健脾不等于益气 , 益气亦不是健脾 , 只有在健脾基础上适当加入益气药物 , 才能相得益彰 。
疏肝温肾不但有助于健脾 , 同时也有益于肝肾 , 但温肾不宜过 , 以免主次不分 。本证虽属慢性疾患 , 但不要妄用固涩 , 固涩虽有暂时之效 , 终非治本 , 故难痊愈 。据此 , 对本证采用加减参苓白术汤 , 每获良效 , 且疗效巩固 。
曾治丁某 , 男 , 32岁 , 某部技术员 。5年前患慢性腹泻 , 每日2~3次 , 有时1~2次 , 每次泄稀软便 , 并有白沫 , 便前肠鸣腹痛 , 经医院检查为慢性肠炎 , 曾服小檗碱(黄连素)等多种药物未能根治 。
1985年9月来诊 。患者面容清癯 , 但精神不减 , 饮食尚可 , 时有腹胀 , 脉弦细 , 舌淡苔薄白 。遂以参苓白术汤加减治疗 , 处方:人参10g(可用党参15g代) , 白术(炒)9g , 茯苓9g , 山药(炒)9g , 白扁豆(炒)6g , 白芍(炒)9g , 柴胡6g , 乌药5g , 山楂(焦)9g , 甘草3g 。水煎二次混合后分2次服 , 一日量 。嘱服6剂 , 服药后便泄次数大减 , 腹痛肠鸣已止 , 仍稀软便 , 嘱继服前方 , 共服20余剂后便下如常 。因届婚期不愿再服药 , 一年后其爱人来诊月经病 , 询及其腹泻未再发作 。
【解读赏析】参苓白术丸组方中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 一方面人参、白术、白扁豆等健脾益气 , 恢复脾胃功能;另一方面白术、茯苓等又能健脾化湿 , 减少腹泻次数 。脾虚则易生湿 , 湿重则泄泻 , 因此 , 健脾益气化湿就是本方的精髓 。
【张珍玉加减参苓白术汤的配方组成】此外 , 对于伴有脾胃虚寒 , 表现为胃部怕冷 , 大便稀溏 , 不能进冷食者 , 可以加用香砂养胃丸合并治疗 。而久泻伤肾 , 出现畏寒肢冷 , 腰膝酸软 , 每日晨起腹泻 , 俗称五更泻者 , 还可合用四神丸以温肾健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