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据说可以左右人类的“心智状态”,让人更愉悦,是真的吗?


多巴胺据说可以左右人类的“心智状态”,让人更愉悦,是真的吗?


文章图片


多巴胺据说可以左右人类的“心智状态”,让人更愉悦,是真的吗?



A:人的心智状态(意识)如何产生 , 困扰过古往今来许多智者 , 至今仍没有让所有人都满意的答案 。 这当然是由于人脑过于复杂所造成:要是我们还不能从根本上了解大脑如何储存信息、如何归纳推理甚或创造发明 , 那么 , 我们也就不能回答心智或意识如何生成的问题 。

虽然如此 , 人的心智状态却容易遭到改变;无论是天生的精神分裂症与自闭症患者 , 还是后天脑部受伤的患者 , 甚至服用一些天然或合成药物的正常人 , 都可能出现意识扭曲的情况 。 由此可见 , 人的意识状态并非固定不变 , 它不能脱离大脑而独立存在 , 同时大幅仰赖感觉输入与脑部正常的结构和功能 。
前文提过 , 神经细胞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 靠的是神经递质这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的种类不但繁多 , 作用位置及方式亦多样化 , 这增加了复杂度 。 目前已知 , 若是改变了乙酰胆碱、5-羟色胺、多巴胺、谷氨酸或吗啡样肽等神经递质的传递或作用 , 都可能影响人的意识 。 诸多能改变意识的药物 , 也就是加强或阻碍了这些神经递质的作用 。

人类使用可改变心智的药物已有长远的历史 , 这些药物多数来自某些植物或蕈类 , 常用于宗教或巫医仪式;其中尤以取自佩奥特仙人掌(peyote)的仙人球毒碱(mescaline , 类似5-羟色胺的生物碱)及俗称的“致幻魔菇”所含的赛洛西宾(psilocybin , 类似多巴胺的生物碱)最出名 , 大麻里的四氢大麻酚(tetrahydrocannabinol)也可算上一份 。
20世纪30年代末 , 瑞士化学家艾伯特·霍夫曼(Albert Hoffmann , 1906-2008)以人工方式合成了麦角酸二乙基酰胺(lysergic acid diethylamide , LSD) , 从而开启了人工合成迷幻药的大门 , 也造成了20世纪60年代迷幻药在美国校园及嬉皮士当中的一阵流行 , 还得到许多名人的背书 。
严格说来 , 造成意识变态的机制有三种 , 一是感觉信息的扭曲 , 好比光线变得五彩炫亮、风车成了巨人;二是感觉与知觉的分离 , 像是身体受了伤也不知疼痛;三是幻觉的生成 , 譬如与不存在的人说话 。

早期鼓吹使用迷幻药的人士 , 认为迷幻药能解除大脑对信息的过滤与抑制 , 因此可“解放”大脑 , 增进大脑的经验 , 发挥想象与创造力 。 只不过这样的想法过于一厢情愿;经历过感觉扭曲、知觉分离或不实幻象的人 , 知识并没有增长 , 也不会变得更有智能 。
【多巴胺据说可以左右人类的“心智状态”,让人更愉悦,是真的吗?】知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曾利用感觉剥夺舱与克他明产生身心分离感 , 并在幻想中自以为解决了记忆如何在脑中储存的问题;但他在出舱后 , 发现那只不过是幻想而已 , 与实际并无关联 。 他的结论是:幻想某些事物为真 , 并不代表那就是真的;只不过许多人并不愿意接受这种说法 , 而宁愿相信自己的感觉 。 问题是:人的感觉是最不可靠的 , 只要感觉传递通路中任一环节出了差错 , 都可能扭曲了知觉 , 这点是我们时时要提醒自己注意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