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通圣散加减治慢性胰腺炎医案

慢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反复发作性或持续性炎症病变,使胰腺腺泡组织逐渐为纤维组织代替,造成胰腺功能的严重破坏,出现食物消化明显障碍 。病人多有反复发作的上腹痛,疼痛剧烈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吃油腻食物后上腹部饱胀不适、腹泻,并常因饮食减少而致体重逐渐下降 。本病归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腹痛”及“胁痛”的范畴 。慢性胰腺炎近年来有明显增多趋势,常见于暴饮暴食、过嗜厚味、酗酒过度者,也可因精神因素诱发,个别也有发病原因不明者 。
常是急性胰腺炎反复或持续慢性发作导致胰管梗阻,或慢性酒精中毒所致 。
【临床应用】
王氏2治疗慢性胰腺炎(肠胃积热型),因外邪入里化热,或过食辛辣厚味,湿热食滞交阻,结聚于里,气机不和,腑气不通 。临床症见腹部胀痛而拒按,胃脘部痞塞不通,恶心呕吐,口干,大便秘结 。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宜清热化湿,通里攻下 。方用防风通圣散加减:柴胡10g,防风10g,黄芩1g,黄连6g,白芍12g,薄荷6g,银花30g,延胡索12g,生大黄(后下)10g,芒硝(冲服)10g,厚朴12g 。共治疗10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2例 。总有效率80%
【病案举例】
【防风通圣散加减治慢性胰腺炎医案】1.赵某,女,52岁,2000年4月23日初诊 。素体较瘦,5年前患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因反复发作于1999年6月17日行胆囊切除术,恢复正常后出院,半年后因劳累而渐觉脘腹作胀,中脘时有刺痛并引及左胁,进食油腻更甚,大便3~5日一行,便质干燥2000年4月9日因上腹部疼痛加剧、恶心呕吐而住院 。血清淀粉酶为229U,CT示胰头周围约4~5cm处影像模糊,诊断为慢性胰腺炎 。经西医保守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要求中医治疗 。患者精神亢奋,面目虚浮,脘腹隐隐锥刺样疼痛,时轻时重,饮食难咽,脐上压痛明显,可触及质地中等之包块,舌苔黄腻,两侧瘀斑显现,舌下瘀筋毕现,脉实大而涩,诊为阳明热盛兼血瘀 。处方:防风10g,黄芩12g,黄连6g,白芍12g,薄荷6g,银花30g,桃仁12g,生大黄(后下)10g,芒硝(冲服)10g,厚朴12g,薏苡仁10g 。上方服6剂后脘胁刺痛稍减,舌苔白腻前部薄,舌边瘀斑仍在,脉濡,沉取则涩 。此乃血府有瘀之象,治宜健脾益气合用血府逐瘀汤,服10余剂后疼痛消失,后随症施治月余,诸症悉平26 。
2.陈某,男,35岁 。2001年6月19日因暴饮暴食,于当晚约11时因急性腹痛急诊住院,西医诊断为急性胰腺炎 。经救治后,28日要求中医会诊 。该患者面色萎黄,脘胁如刀割针刺样疼痛,进少量半流质食物亦腹胀欲吐,大便3~4日一行,量少且臭 。舌苔黄厚腻,舌边尖红而有齿印,脉沉细 。B超示胰头周围较模糊,诊为慢性胆囊炎兼有泥沙样结石 。此乃暴食酗酒,湿热郁结于肝胆脾胃,升降失常 。治以疏肝利胆缓下法 。处方:茵陈30g,炒山栀12g,制大黄6g,黄芩12g,金钱草30g,柴胡9g,川楝子9g,姜半夏12g,竹茹10g生甘草6g 。上方服至第5剂后,泻下黑绿色泥水样大便,此后数天症状迅速消失 。复查B超示:胆囊泥沙样结石已不明显,胰头影像渐见清晰 。后继用缓下、疏肝、健脾、养胃诸法辨证施治,2周后收效出院 。嘱患者不要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厚味及酗酒过度随访1年余,未见复发 。
按:本病病机常为虚实兼杂,但有所侧重偏实者,肝胆湿热,胃失和降,治宜清肝利胆、和胃缓下,重在通腑,但收效则在柔肝健脾益胃法;偏虚者,脾馁肝横,气血瘀滞,治宜扶脾柔肝、益气祛瘀,收效在健脾柔肝、益气祛瘀法 。现代研究也认为中药对于胰腺炎的治疗,能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其中大黄黄连、黄芩、白芍能抑制胰酶活性;大黄、银花、连翘、黄芩、黄连蒲公英除具有抗菌作用外,还具有明显的抗内毒素作用;大黄、丹皮、赤芍、延胡索能改善微循环,增加胰腺血液灌注量;大黄还具有明显的抑制疼痛作用,柴胡、木香、延胡索具有利胰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