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法宪妻子,17岁入党19岁结婚,按副师职离休,晚年济南度过

【吴法宪妻子,17岁入党19岁结婚,按副师职离休,晚年济南度过】

吴法宪妻子,17岁入党19岁结婚,按副师职离休,晚年济南度过


文章图片


吴法宪妻子,17岁入党19岁结婚,按副师职离休,晚年济南度过


文章图片


吴法宪妻子,17岁入党19岁结婚,按副师职离休,晚年济南度过


文章图片


吴法宪妻子,17岁入党19岁结婚,按副师职离休,晚年济南度过


文章图片


吴法宪妻子,17岁入党19岁结婚,按副师职离休,晚年济南度过




\"死生契阔 , 与子成说 。 执子之手 , 与子偕老 。 \"
诗人都歌颂不离不弃的爱情 , 都向往白头偕老的情感 。 当一头青丝变为白发 , 当娇俏容颜长满皱纹 , 当满腔爱意化为生活中的柴米油盐 , 爱情成了亲情 。 回首往昔 , 一路坎坷一路相伴却也毫无怨言 。
她是吴法宪将军妻子 , 十七岁入党 , 19岁结婚 , 下乡九年 , 按副师职离休 , 在济南安度晚年——陈绥圻 。

不负韶华
民国时期是个混乱的年代 , 许多西洋思想随着那个年代的动荡带入了中国 , 启发了国人反抗的意志 , 呼唤女性的自主权利 , 那个年代女孩子有了读书的理由 , 读书、识字、学英语 , 所以明是非、知反抗、盼光明 。
上海因为临海的地理位置是最早遭受新潮思想冲击的区域 , 这里有国外的教堂 , 存在有志青年筹措的杂志社 , 以及为启蒙国人思想而创办的学堂 , 陈绥圻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囡囡 , 自幼便就读于当地的怀旧女子中学 。
她在学校里除了读书识字还学会了英语 , 能够与外国人进行流畅的沟通 , 她认真好学心向光明 , 如果一朵期待盛开的花蕾 。

1940年 , 伯牙遇见钟子期 , 陈绥圻找到了那个理解她梦想的组织 , 她在同学的介绍下加入了我党 , 这一年她十七岁 , 是她人生中第一个转折点 。
加入我党后组织交给她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保护三位孕妇 , 当时新四军的军部为了安全所以秘密的转移到了淮海区的黄花塘 , 而时任师长黄克诚的夫人唐棣华、副师长张爱萍的夫人李又兰、苏北行署主任曹荻秋的夫人汪云都身怀有孕 , 陈绥圻的家就在上海租界内 , 那里安全 , 稳定也更加平静 , 所以她被安排照顾三位孕妇 。
无论是哪个年代 , 新生命的降生都代表着希望 , 代表着血脉的延续 , 即使是烽火年代 , 也依旧以孕妇的安全为先 , 当不知黑暗的尽头在哪里时 , 传承着血脉的后辈也肩负着打破黑暗的希望 。

执子之手
1941年 , 她加入了新四军 , 她干过抗大五分校以及新四军三师政治部保卫科干事 , 后又晋升为政治部的技术书记 , 在这里 , 她遇见了她的余生 , 吴法宪 。
1942年10月 , 陈绥圻19岁 , 他的丈夫吴法宪27岁 , 时任新四军第三师政治部主任 , 俩人喜结连理 , 在部队的见证下 , 在战友的祝福里 , 于三师政治部的驻地苏北阜宁县的戴舍处完成婚礼 。
执子之手相顾无言 , 从这一刻起两人便将彼此的心连接在了一起 , 在那之后无论历经了怎样的艰难险阻 , 都没能把他们真正的分离 。 结婚后 , 在确认三位孕妇都安全分娩后 , 陈绥圻第一时间赶回了部队 , 她还有自己工作要努力 。

她从来都不是温室的花朵 , 也并非娇滴滴的大小姐 , 这一点在她于1946随三师挺进东北便可见一斑 , 抗战胜利了 , 但国内依旧是动荡的 , 各地都需要新思想和新政策的安抚和团结 。
陈绥圻明白这时的国家最需要人才 , 她发挥所长 , 用她擅长的文字出一份力 , 成为了一名《西满日报》编辑 。 此时的吴法宪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 夫妻同心虽不在一处工作也时刻牵挂彼此 。
随后因为工作上的调动和人才需要 , 陈绥圻在之后的二十年里还被调任过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担任干部部秘书 , 而后又退伍转业到中国民航总局任生产计划处处长 。

这些年里她的工作是相对固定的 , 不同于丈夫的四处奔波 , 带兵操练 , 她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在适合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 只是夫妻之间也因此经常聚少离多 。
舍小家顾大家 , 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入 , 责任这份重担一旦扛起便很难卸下 , 有些职业从入职的那一刻起便不再是一人事 , 因为被信任而担负责任 , 因为责任而约束自身 , 牺牲的往往是与自己家人的时间 , 抗下的唯有的责任与担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