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出土史前陶器,表明早在5000年前,中国人已懂几何运算


甘肃出土史前陶器,表明早在5000年前,中国人已懂几何运算


文章图片


甘肃出土史前陶器,表明早在5000年前,中国人已懂几何运算


文章图片


甘肃出土史前陶器,表明早在5000年前,中国人已懂几何运算


谈及几何 , 如今公认为起源于古埃及或古巴比伦 , 大约始于公元前3000年 , 在古希腊时代 , 几何得到一次重大突破 , 其代表是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 。 古希腊之后 , 在长达千年时间内 , 几何学几乎一直停滞不前 , 直到15世纪之后才再度发展 。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 , 中国甘肃出土了一批史前陶器 , 却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 , 表明世界上最早的几何或在中国 。

上世纪50年代 , 在甘肃天水秦安县 , 考古专家发现“大地湾遗址” , 在随后的考古挖掘中 , 取得了很多震惊世界的发现 , 比如最早的旱作农作物标本、最早的宫殿式建筑、最早的“混凝土”地面、最早的人造轻骨料、最早的消防实例等 , 以及下图仰韶文化层的彩陶 。
上个世纪 , 专家判断大地湾遗址距今8000年—4800年 , 但在本世纪初 , 考古专家再度挖掘时却又有了惊人的发现 , 原来该遗址的人类史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久远 , 如今可以追溯到距今6万年时 , 即发现了8000年—6万年前的人类活动遗迹 。 至于大地湾的人类史 , 能不能再向前追溯 , 还有待进一步考古探究 。
可见 , 大地湾是一座古人类连续活动至少6万余年的遗址 , 一代又一代先民生活于斯 , 一点又一点地探索未知世界 , 知识一点又一滴的积累了起来 。 终于 , 在距今5000多年时 , 先民们做出了一批震惊世界的陶器 。

上个世纪 , 学者将大地湾遗址分为五个文化层 , 其中第四层是仰韶文化晚期 , 距今大约5500年—4900年 。 在这一层的“房F901”主室中 , 考古挖出一批奇怪的陶器 , 有泥质槽状条形盘、夹细砂长柄麻花耳铲形抄、泥质单环耳箕形抄、泥质带盖四把深腹罐等 。
虽然陶器形状各不相同 , 但专家测量它们的容积之后震惊了:条形盘的容积约为264.3立方厘米 , 铲形抄的容积约为2650.7立方厘米 , 箕形抄的容积约为5288.4立方厘米 , 四把深腹罐的容积约为26082.1立方厘米 。
由此不难看到 , 除了箕形抄是铲形抄的二倍之外 , 其余三件的关系都是以十倍的递增之数 , 5000年前能做到这种精度 , 无疑让人非常震惊 。

显然 , 这是一组量器 , 至少可以说明三个问题:
1 , 早在上古时期 , 中国已经产生了度量衡标准 , 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度量衡 。 其中 , 三件十倍倍增的陶器 , 可以与古代升、斗、斛相对应 , 可称之为条升、抄斗、四把斛 。 因此 , 这组陶器的出现 , 再度证实中华文明的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
2 , 三件陶器容积的十倍递增 , 无疑反映了当时先民早已掌握了“十进制” , 这也是世界上最早掌握十进制的实物证据 。 乃至 , 当时可能已经发明了“十进位值制” 。

【甘肃出土史前陶器,表明早在5000年前,中国人已懂几何运算】值得注意的是 , 世界上不少地区都采用“十进制” , 但它们却没有发明出“十进位值制” , 这是中国人的独特发明 。 甲骨文中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 说明至少在商代已有十进位值制 。 古埃及从一到十只有两个数字符号 , 从一百到一千万只有四个数字符号;古巴比伦有位值制 , 但它们不是“十进制” , 而是“六十进制” 。 换言之 , 唯独中国人完整地发明了“十进制”与“十进位值制” , 而西方直到10世纪之后才掌握这些 。
3 , 制造容积十倍递增或二倍递增、造型不一的陶器 , 无疑需要掌握一定的几何知识 , 但大地湾第四层距今大约5500年—4900年 , 他们的几何知识从何而来?显然 , 他们不太可能学习自古埃及、古巴比伦 , 似乎更可能是六万余年的慢慢积累而来 。

总而言之 , 从大地湾这组陶器来看 , 上古中国人似乎比古埃及、古巴比伦更早地掌握了几何知识 。 如果说几何学只有一个起源的话 , 那么极有可能是中国传播到了西方 , 即通过欧亚大草原 , 最终传播到了古埃及、古巴比伦 。 需要说明的是 , 早在5000千年前 , 先民通过欧亚大草原已有经贸文化交流 , 比如中国的黍传到西方 , 西亚的麦传到东方 。

推荐阅读